民生 国内 国际 社会 财经 教育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文化 奇闻 房产

排队渐成常态 2017你为文化排了多久的队?

2017-12-27 11:31:12      来源:中国新闻网

现在回忆起到故宫排队,郭旗觉得“太值得了”。“我真想每天都去排。一开始没到那张画前,我都不明白为什么观众一个个屏息凝神,真的是趴在玻璃上一点点的看。急得我直跳脚!结果我到画跟前的时候,我感觉我比他们还慢!画面的栩栩如生,笔法的精细入微,真是想一点一点的看,又想看又怕被工作人员催,特别紧张。”

点击进入下一页

参观者欣赏《千里江山图》。该画作展出期间,“冲刺”看名画的“故宫跑”,再次成为热词。中新社记者 杨可佳 摄

另一位曾排队买《窝头会馆》票的大学生告诉记者,自己就是冲着这部话剧的明星阵容去排队的。虽然最终并未成功买到话剧票,还有点“小失望”,但他直言,如果这样的剧再上演,自己还是会去排队。

曾在11月在中国美术馆门前排队看展的刘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当时大概排队40多分钟才进入展厅。被问及为什么会排队观展,她坦言,这次展览中的很多名家作品都很少见,甚至有的作品是首次展出,“机会难得,下次能看到还不知是什么时候”。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2015年,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全卷铺开陈列展出。正是这次展览引发了“故宫跑”。中新社发 张浩 摄

排队正是“人们对高品质文化产品需求的反映”

不过这样的场景即便是在几年前还颇为罕见。以北京故宫的《千里江山图》特展为例。不少报道指,1949年以后《千里江山图》仅公开展出过五次。“在上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千里江山图》曾公开展出过两次。2009年,曾有过一次短暂露面,但仅展示了局部。一直到2013年,故宫才再一次全卷展出。”

但此前观众对这幅画的热情并未引起如此“壮观的”排队现象。曾有人向媒体回忆,2009年和2013年,《千里江山图》先后两次在武英殿展出。“除了不知情‘闯入’的游客走马观花、喧哗而过,特意来观展的人依然不多。”一位曾在故宫实习过的朋友也告诉记者,自己甚至对那几年故宫的展览都“没啥记忆了”。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2015年,《清明上河图》展览的最后一天,观众需排至少13个小时长队。记者看到,几乎一进午门就是队尾,离武英殿展厅还有“九拐十八弯”。图片来源:CFP视觉中国

明显的变化发生在两年前。当时正值故宫博物院建院90周年,《清明上河图》等藏品在“石渠宝笈特展”展出,“故宫跑”在那时应运而生。到了今年,排队在文化领域已渐成常态。

“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特展策展人、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王中旭曾对媒体表示,自己对《千里江山图》的火爆人气并不感到意外。他认为,观众排队正是“人们对高品质文化产品需求的反映”。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人艺《窝头会馆》再登首都剧场,开票当日引起观众排队购票。李春光 摄

文化机构在努力:“不是一代人能完成的,得经过几代人的努力”

一方面是大众的文化需求正在爆发,另一方面高品质的文化产品却显得匮乏。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日前撰文指出,这类文化现象说明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借助展览“让文物活起来”,证明了广大民众旺盛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但是能引发如上述观展热潮的还是少数,一些博物馆门庭冷落、人气不佳。优质博物馆和高质量展览集中于某些城市,文化供给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还存在极大不平衡。”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11月下旬,主题为“美在新时代”的中国美术馆典藏精品特展正在举行。图为准备参观中国美术馆典藏精品特展的民众在美术馆外排起长队。中新社记者 满会乔 摄

同时也有戏剧工作者撰文写道,真希望某一天《窝头会馆》这种好戏能应观众要求演它几个月,或者市面上能多几部旗鼓相当的好戏可选,或者不拿明星打招牌的戏也能让观众憋着劲儿抢票,那才有点儿意思。“到那个时候,好戏看不过来,怎么买票更公平根本不值得讨论,讨论的是哪个戏先看哪个戏后看,那该多好。”

不过,以故宫为代表的文化机构正在不断努力。面对观众对高品质文化产品需求,单霁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给出的答案是“尽可能地扩大开放”,“尽可能办更多、更好的展览”。即便如此,他仍然认为,故宫文化资源的呈现、文化能量的释放还远远不够。“我们的藏品展览目前只增长了一倍,从过去的七八千件到一万七八千件这样的水平,只展出1%左右”。“这些努力还要持续,不是一代人能完成的,得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他说。(记者 宋宇晟)

标签: 故宫 常态 排队

今日推荐
精选图文
48小时频道点击排行

Copyright @ 2008-2020 www.hxcfw.com.cn  华夏财富网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3960 291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