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注:傅瑞华检查指导环卫工人工作
“公厕寿星”海宁路公厕 曲折的保护历史
说起公厕,清同治三年(1864年),工部局在公共租界南京路虹庙后(今南京东路福建路盆汤弄附近),建成了上海市区第一座公有公共厕所。20世纪末,上海自主研发了我国第一台投币自控水冲式活动厕所,开启了自动化技术在公厕领域的先河。
图注:海宁路公厕
当问及上海现存比较特色且较为古老的公厕,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环卫管理处陈一军副处长认为,当属建造于1947年的海宁路公厕。“这个公厕,很好的保留了40年代的烙印。没有现代化的通风排气设备,却基本没有异味。它的独特在于,屋面采用气楼结构,层高比一般厕所要高,使用木质百叶窗,也就是俗称的老虎窗,加大了室内空气流通,达到抑制臭味的效果。”
图注:海宁路公厕内部结构
2014年,海宁路小区待拆迁,海宁路公厕将何去何从?居民徐老伯很不舍,“方圆500米以内四千多户居民都靠这个厕所,我们和这个厕所都有感情了。”
尽管,海宁路公厕是目前仅存、保存最完好的“上海公厕寿星”,但该公厕的保护价值上无法达到优秀历史建筑要求,无法列入名单进行保护。
然而,百姓不愿放弃,媒体跟踪报道,企业愿以公益价格帮助公厕平移保护,绿化市容管理部门支持并指导保护工作,协会致函虹口区政府。尽管这座公厕未来可能在时代改革的进程中成为历史,但是这段属于周边居民和上海公厕管理的珍贵记忆将被赋予新的形式传承下去。
免费开放到探索服务升级 上海一直在尝试
“六七十年代,部分公厕有收费,小便免费,大便收费。”傅瑞华说。到了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为了方便游客,上海建立了相对高档的涉外公厕,有封闭式感应设计,公厕管理服务费也就相应提到5毛至1元不等;此外,上海公厕还推出了“尊老服务”,对老年人免费开放。
为迎接上海世博会的召开,向各地、各国游客全面展示上海公厕的崭新面貌,从2010年1月1日起,上海环卫公厕实现了全免费开放,正式进入免费时代。
2013年起,上海在公厕独立无障碍厕间的基础上试点探索了第三卫生间的配建,为对如厕有特殊需求的人,比如子女带年长、行动不便的父母上厕所、爸爸或者妈妈带年幼的女儿或儿子上厕所等提供便利;2016年11月8日,上海首座无性别公厕在浦东对外开放,探索解决公厕男女厕位比难题。运行满一年,该公厕累计使用超过7.3万人次。
图注:浦东张家浜滨河绿地无性别公厕 绿化市容局供图
虽然在冬季,每当阳光灿烂的日子,张丽都会搀着80岁的老父亲到多伦多文化街走一走,这里留下了父亲太多的记忆。父亲上了年纪,难免会突然内急,但张丽早有准备。文化街入口处的公厕设有第三卫生间。
“父亲上厕所需要有人搀扶,有了第三卫生间,我就可以名正言顺的陪他进去了。”张丽表示,第三卫生间,让子女更加体面地陪老人“方便”,不再尴尬。
图注:黄浦区无性别公厕 绿化市容局供图
据统计,目前上海市开放公厕总量已达到8705座,其中环卫公厕2600余座,基本达到了每座公厕服务半径为300米的标准合理布局。250多家公厕已配备“第三卫生间”。
一位公厕管理人员李先生说(化姓),从事环卫行业近30年,这些年深刻体会着身边的变化。以前公厕少,市民找厕所一时找不到,都是憋急了上厕所,匆匆来匆匆去;现在“要求”可高了,慢悠悠地上个厕所,万一有异味,或者水龙头突然没水,提一箩筐意见和建议。“这就要求我们还需要在管理和服务上多下功夫,更好满足他们的需求。”
Copyright @ 2008-2020 www.hxcfw.com.cn 华夏财富网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3960 291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