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互补适应柔性生产
当前,制造业生产模式正在快速从少品种、大批量向多品种、小批量转变,大部分制造企业常常面临日益增大的成本压力、产品多样化需求不断增加以及时刻变化的产量需求等挑战。而传统的工业机器人,是在保护栏后面,与工作人员相隔离,在工作流程上,也是和人的其他工作相屏蔽,这就呈现出工作流程环节和生产模式上的相对固化。
“个性化定制和柔性化生产所需要的已经不是传统的生产方式,不断迭代的产品对机器人组装工艺的通用性、精准度、可靠性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台达集团中达电通副董事长尹镟博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需要更柔性、更高效的解决方案,那就是智能化与协作,制造方式必然需要具备更高的灵活性和自动化程度。由此,能和工人并肩协同工作的协作机器人成为迫切需求。
“很多非标产品和复杂工艺需要人机协同完成,机器与人是分工合作、互为补充和相互促进的,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机器人的自动化潜能。”尹镟博说。
相比成熟的国外市场,协作机器人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速度十分迅猛。小型化、轻量型、协作机器人,其灵活高效的生产模式、用户友好的操作界面以及理想的投资回收周期,降低了企业自动化改造的门槛,使得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更愿意通过协作机器人来实现降本增效。
据优傲机器人与高工产研机器人研究所在工博会上发布的《2017年协作机器人行业发展蓝皮书》显示,2016年中国协作机器人销量2300台,同比增长109.09%;市场规模达3.6亿元。2014年至2016年,中国协作机器人销量及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95.79%和68.94%。
面向中小企业拓展应用
尽管近年来中国制造正在向智能制造大步迈进,但我国的机器人使用密度仍然较低。目前我国制造业万名工人拥有的工业机器人数量为40台左右,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更不及发达国家的15%。而在大量的中小企业,利用率就更低。
当前,汽车行业仍是工业机器人成熟应用最多的行业,占到全部市场份额的近半。而近年来蓬勃兴起的结合电脑、通讯和消费电子三大科技整合应用的3C行业,已然成为机器人应用增长最快的行业。3C行业小空间、快节奏、高效率的特点,以及大量的中小企业制造商,对机器人应用也提出了完全不同于汽车行业的要求。
“3C产品品种众多且尺寸小,组装需要用到很多非标设备,更重要的是产品更新周期快,组装繁琐,如果投入一台专用机器人设备,可能几个月之后就出现了新的产品需求,有了更高的自动化适配要求。”魏洪兴说,对性价比要求很高的中小制造企业来说,自然成为难题。
协作机器人尽管体积小,但拥有更多传感器,在人机协作中可以做出更快、更敏锐、更智能的反应。同时,传感器指令统一集成在机器人本体中,通过外部控制的便捷操作,来替代传统的大型集成解决方案。协作机器人这种即插即用的特性,使得用户减少了高成本的集成部署投入。
“我们的定位就是面向众多的中小微企业,为他们提供灵活的个性化的智能制造方案。”魏洪兴说,遨博智能目前已在3C行业、冶金材料、涂料行业等针对行业特点和企业需求,为许多中小企业完成了智能化设计或改造。
而从电源及零组件生产起步的台达集团,40多年来始终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积极实践和储备,近年来更是调整发展战略,聚焦智能制造,进入轻量型工业机器人领域。“台达设计生产的机器人都是首先在自己的生产线上试用调试改进。”尹镟博说,依托自身丰富的生产制造经验,台达具备从最底层的智能设备到最上层的制造管理系统的整合能力,可以为光电、电子、金属配件等行业企业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
作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应用市场,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吸引众多国际行业巨头纷纷进入,竞争日趋激烈。“这就需要国内机器人企业把握机遇,坚持站在科技创新前沿,时刻牢记抓住自主知识产权,在产品上狠下功夫,在行业应用上狠下功夫,提供更好更贴近需求的本土化方案,帮助广大中国企业实现智能制造。”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说。(记者 许红洲)
Copyright @ 2008-2020 www.hxcfw.com.cn 华夏财富网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3960 29142@qq.com